2025
09-05
12:09
来源
江海晚报
上周,“关爱一线牵”栏目组将目光聚焦困难准大学生,微心愿一经发出后,引发社会爱心共振。在通州区红十字会的协调下,南通黛圣婕家居科技有限公司捐赠2万元善款,为10名困难学子每人送上2000元助学金,助力他们大步迈向人生新阶段。
录取药学专业 轮椅女孩身残志坚
近日,栏目组和南通黛圣婕家居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戴敏一同探访了南京医科大学大一新生小颖的家庭。推开门,映入眼帘的是整洁温馨的客厅,面积不大却被收拾得井井有条,小颖端坐在沙发上,轮椅安静地立在旁侧。
小颖母亲回忆,女儿刚出生时,他们夫妻俩就在其臀部发现了一粒小肉芽,但由于农村医疗条件有限,起初夫妻俩并没有当回事,殊不知这是小颖体内埋下的“定时炸弹”。在小颖1岁多时,当同龄婴幼儿都开始咿呀学步时,她却表现出脚力不够、站立不稳等异常。
在辗转南通、上海等地医院后,小颖最终被确诊为罕见的脊髓栓系综合征,其下肢行走困难,皮下还有肿块在迅速扩张,不及时干预就会引发感染、危及生命。“女儿前前后后经历7次手术才保住性命,每次看着孩子受苦,我们夫妻俩都心如刀绞。”小颖父亲是车床工人,母亲为了方便照顾小颖,只能居家做一些简单的手工活。虽然收入微薄,但夫妻俩坚持每年带女儿复查,守护女儿的健康。
尽管身体有残疾,小颖却从未抱怨命运的不公。今年高考,她以606分的成绩被南京医科大学药学专业录取,“因为身体原因,学医是我从小以来的梦想”。在父母的建议下,小颖权衡再三,选择了与临床医学紧密相关的药学专业,即将在9月10日迎接大学新生活。
身处单亲家庭
寒门少年逐梦前行
烈日炎炎,在通州区二甲镇的一处乡村平房内热浪肆意翻涌。栏目组与戴敏在此见到了盐城师范学院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新生小瑄。屋内,唯一的老式电扇吃力转动,发出有节奏的嗡鸣。小瑄一家热情地搬出磨得发亮的长条凳,斑驳的墙面上投下几道晃动的光影。
这间简陋屋子里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台陈旧的缝纫机,它是小瑄母亲维持生计的工具。前年,小瑄外公离世后,这个单亲家庭的重担愈发沉重。体弱多病的外婆需要悉心照料,在电商平台做客服的姐姐收入微薄,母亲每一次踩下缝纫机踏板,都是与生活的艰难博弈。
中考的失利曾让小瑄陷入迷茫与低谷,但贫寒的家境没有压垮他,反而激发了他内心深处的斗志。“录取的高中不理想,但我坚信勤能补拙。”高中三年,他刻苦学习,争分夺秒,以坚韧和勤奋为笔,为自己争取到了逆袭的机会。
戴敏认真询问了小瑄的职业规划,谈及报考生物医学专业的初衷,这个腼腆的男孩眼睛发亮:“我觉得生物医学工程是朝阳产业,充满无限可能。大学里,我会延续高中时的学习节奏,努力提升自己。”
汇聚点滴关爱
携手共筑教育暖阳
在社会责任的担当之路上总有一些企业以爱为帆,破浪前行。南通黛圣婕家居科技有限公司便是这样一家满怀情怀与爱心的企业。
2020年1月,公司创立“黛圣婕基金”,持续深入开展爱心助学、助医、助困活动,通过“为爱呐罕·结对助医”“黛圣婕爱心助学”等项目,关爱广大困难学子,促进教育事业发展。
“我曾是困难学子,深知成长之路的艰辛。所以当我有能力时,便想回馈社会,为他们送去关怀。”在戴敏的引领下,爱心行动不断升温。13岁的小女儿前往贫困山区担任助教,用稚嫩的双手传递知识;300余名义工纷纷出钱出力,汇聚成强大的爱心暖流。此外,公司还发放猪肉、床上用品等爱心物资,切实改善困难学子的生活条件。戴敏坚定地说:“坚持传递爱,生命更精彩。未来,我会继续用行动让更多人种下慈善的种子,携手加入慈善队伍。”
与此同时,通州区红十字会也在助学领域深耕不辍,不仅每年独立开展“红十字博爱助学”活动,还广泛携手社会各界爱心力量,共同推进多项富有温度的助学行动。“情暖镇巴”“情暖贵德”“情暖尖扎”“情暖伊宁”等项目已跨越地域限制,将温暖与希望送至陕西、青海、新疆等地的困难学子手中,切实助力教育公平与成长梦想。
通州区红十字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会长薛小玉表示,期待更多爱心企业及人士能够加入公益事业,一道为更多需要帮助的儿童和青少年铺就通往未来的道路,用善意和行动照亮他们的求学旅程。(文中受助者均为化名)
(记者陆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