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 正文

2025

09-09

11:03

来源

江海晚报

南通银杏家族故事多 “兄弟”“姐妹”树展共生之美

上月月底,《“夫妻”银杏树相拥而立近700年》稿件在南通发布客户端和《江海晚报》刊发后,引起读者和网友们的关注。作为南通古树名木中的核心树种,银杏家族除了“夫妻树”外,一株几个主干联结而成、或两株多株相伴生长的“兄弟树”“姐妹树”同样独具特色,展现古树共生之美。


“三兄弟树”见证红色历史

初秋时节,“树王”坐镇、一级古树扎堆成景的如皋市搬经镇,吸引了众多游客驻足打卡。这个镇共有6株一级古树。位于该镇横埭社区的古银杏树被称为“三兄弟树”,树龄800余年。


这株古银杏树为雄性,高30米,胸径2.34米,根部由3个主干联结而成,直径分别达到2米、12米、15米高矮不等,如同一母所生的三个孩子,因此得名“三兄弟树”。


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四军曾在古银杏树附近打退了敌人的多次进攻。红十四军是土地革命时期由活动在江苏通海、如皋、泰兴地区的农民武装组建的军队,是江苏省境内唯一列入中央序列的正规红军武装部队。


解放战争时期,“三兄弟树”见证了苏中七战七捷中的一场战斗。87岁高龄的吴克勇老人几乎每天都要到“三兄弟树”下遛弯,他说:“7岁时,我参加了村里的儿童团,曾在‘三兄弟树’上放哨,防范国民党军进攻。”


“姐妹树”相伴烽火岁月长

相拥而立近700年的“夫妻”银杏树,扎根于海安市孙庄街道祖师庙村,树龄近700年。因当地村民结婚生子时系红绳祈福的习俗,它们早已成为爱情与幸福的象征。在该街道海南村的两株古银杏,以“姐妹树”“双凤胎”的名号,承载着近700年的时光记忆,更藏着一段与烽火相关的红色过往。


这两株古银杏均为雌株,间距8米,枝叶在空中交缠,根部在地下相连。据考证,它们原是江家河庙后的伴生古树,而江家河庙始建于元末明初,遗憾毁于20世纪60年代。唯有这对“姐妹”留存至今,成为村庄历史的“见证者”。


战争年代,仁桥油坊头曾是敌伪据点。敌人频繁在江家河一带扫荡,搅得村民不得安宁。1947年的一次战斗中,一名新四军小战士急中生智,依托“姐妹树”的树杈隐蔽身形,与敌人巧妙周旋,最终打死打伤敌军9人,赢得战斗胜利。战后,乡民们感念古树护佑之功,愈发将其视作珍宝,自发加入守护队伍。


如今,“姐妹树”的生长更有了专业保障。“南通市和海安市的林业主管部门每年都会派专家和工作人员来给古树做监测、做保养。”海南村党总支书记陈小云介绍,为避免香火损伤树木,村里还特意在树下安放了“禁止敬香”的警示牌。


揭秘银杏家族多株共生形态

南通地处长江入海口北翼,主要树种有银杏、圆柏、龙柏、雪松、榉树、罗汉松、楸树、池杉、木瓜等。这些“活的文物”中,银杏以独特的多株共生形态成为极具辨识度的存在。


作为裸子植物银杏纲的唯一树种,银杏又名白果、公孙树,为高大落叶乔木,最高可达40米,胸径能达4米。其显著特征是雌雄异株,依靠风媒传粉,种子呈椭圆形,外皮肉质,成熟时会变为黄色或橙色,这也为其“家族形态”的划分埋下了生物学基础。


“银杏的多株共生称呼,本质是人类对其生长状态的情感化解读,并非本身的生物学特性。”南通动植物专家居卫东解释,以往银杏常种植于寺庙,因需结果往往会雌雄配对,当一株雌树与一株雄树相邻生长、树龄相近且枝丫交错时,便被赋予“夫妻相守”的意象,称为“夫妻树”,象征相伴共生。


居卫东说,若共生的银杏为同一性别,且是同时栽种、长势相近、紧密相依的一株几个主干联结而成或两株、多株,人们则会按性别对应命名:全为雄树便叫“兄弟树”,全为雌树则称“姐妹树”,以此体现它们同根同源、并肩生长的紧密关系,将植物的自然生长与人文情感巧妙联结。


(记者尤炼)


苏ICP备09007541号-2 中共南通市委宣传部 版权所有
中共南通市委宣传部文明办 主办 投稿专用邮箱:ntwmw@126.com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登、转载的各种图片、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