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09-18
10:23
来源
南通日报
海门区2025年农村公路生命安全防护工程施工项目近日挂网招标。2025年,海门区计划对20公里农村公路的安全防护设施实施改造提升,重点聚焦事故多发路口、沿河路段及桥梁防撞等关键区域,通过科学增设交通安全设施,精准化解道路风险隐患,为群众安全出行筑牢屏障。
十年“织网”,构建全域安全防护体系
“海门的农村公路生命安全防护工程从2015年开始启动,按计划分为‘全域覆盖’和‘精细化提升’两个阶段,共计实施农村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1840公里。”海门区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从2015年开始实施到2020年底,海门以“全域覆盖”为主线,对县、乡、村道开展“兜底式”治理,共计实施农村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1290公里,基本实现农村公路“应防尽防”,建设里程和投资为南通各县市之首。2021年起,海门进入“精细化提升”阶段,对550公里重点路段实施“微整形”,逐步构建起“风险可降、效率可提、运行可保”的长效安全体系。
自农村公路生命安全防护工程启动以来,海门区已深耕十载。十年间,海门区交通运输局持续织密公路安全防护网,不断创新农村公路安全管理模式,全方位提升农村公路通行安全水平,为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提供了有力的交通支撑。
“四维防护”,实现隐患动态清零
在持续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海门区积极探索农村公路安全治理新模式。海门区交通运输局联合多部门创新打造“四维防护”体系,通过“公路医生”把脉、动态清零、包干治理、科技赋能四项机制,全方位破解农村公路安全治理痛点、难点问题。
交通、公安、应急等多部门组建专家团队,深入乡村一线“把脉问诊”,精准治理疑难隐患;实行动态排查与即查即治机制,三年累计发布整治清单29批,处置大小隐患3831处,实现重大隐患“不过夜”;对事故多发路段推行“一段一策、一点一案”包干治理,对事故点位严格执行让行标志、标线、警示桩、减速垄、爆闪灯“五必上”措施,对平交路口做好标志、标线、警示桩“三个一”增补;积极引入雷达预警、主动发光设施、智慧哨兵等“四新”技术,推动安全防护从“人防”向“技防”转型升级,实现农村公路安全管理智慧化、精细化、全域化,显著提升道路通行安全水平。
数字“答卷”,书写平安出行篇章
10年累计完成1840公里安防工程,建设总量远超其他县市同级水平;新建波形梁护栏322公里,实现临水、临崖、急弯、陡坡及桥梁引道等高风险路段应装尽装;77处重点平交路口安装146套“哨兵系统”,显著降低交叉口交通事故发生率;桥下空间全部加装隔离栅,桥上护栏统一升级为三波Gr-A-1B2型防撞护栏,桥梁安全等级大幅提升;2021年以来,亡人道路交通事故稳中有降,交通事故率逐年下降,全区道路交通安全形势持续向好。海门区以扎实的数据交出一份农村公路安全治理的高分答卷。
凭借优异建设成效,海门区于2017年创成全国首批“四好农村路”示范县,还于2021年和2022年连续两年获评省级“平安放心路”,其中平中路更是被评为江苏省“平安放心路”样板路。
海门区交通运输局将紧扣《新一轮农村公路提升行动方案》要求,围绕道路交通事故预防“减量控大”总目标,持续巩固农村公路交通安全整治成果,推进安防工程与智慧交通深度融合,全面构建现代化农村公路防护体系,全力冲刺交通运输部“安全精品路”创建,让群众平安出行成为乡村振兴坚实的底色。
(记者 彭军君 通讯员 张振东 俞天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