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09-18
10:27
来源
南通日报
近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正式批准发布《中小学生午休课桌椅通用技术要求》国家标准,这一举措标志着我国学生午休条件正从“趴桌睡”迈向“躺睡”的新时代。新学期伊始,海门区聚贤小学为学生配备的可折叠午睡椅,以及杭州市景和小学的课桌变躺椅实践,引来家长赞誉。小小课桌的变革,看似寻常,却承载着对青少年健康的深切关怀,更是我国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的生动缩影。它折射出“健康第一”的校园理念和“以人为本”的社会共识,彰显了国家对学生成长的坚定守护。
这一国家标准出台是教育理念的一次重大跃升。长期以来,中小学生午休趴桌睡的问题,成为学校和家长的心头之石。趴睡不仅影响孩子体态发育,还可能导致视力下降、精神萎靡,牵动着千家万户的神经。如今,国家以标准形式确保学生“躺得安心、睡得舒心”,正是从政策层面精准回应民生关切。从教室照明规范到课桌椅尺寸要求,再到午休设备的升级,编织出一张日益严密的学生健康保护网。这体现了教育体系从注重“有学上”向“上好学”的转变,从应试教育成效向全面关怀生命状态的深化。标准背后,是国家对青少年茁壮成长的高度重视,更是教育现代化的内涵拓展——让硬件设施服务于人的全面发展,而非仅仅追求分数。
地方学校的创新实践,让这一政策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海门聚贤小学的折叠午睡椅配备,杭州景和小学的课桌变躺椅“神器”,都是基层主动作为的暖心加分题。这些举措不仅解决了趴桌睡的痛点,更营造出舒适的学习氛围,让孩子们在校园里“好好睡一觉”成为日常。家长们的纷纷点赞,印证了民心所向。如果说国家标准是保障午休质量的“标准答案”,那么地方的积极探索就是追求卓越的生动实践。它们共同证明,教育关怀正触及校园“神经末梢”,从宏观原则走向微观细节。例如,多功能课桌的普及,不仅改善学生午休条件,还促进了课堂效率的提升,让孩子们以饱满精神迎接下午学习。这种从硬件改善到软环境优化的链条,精准映射了“健康第一”的育人导向,是社会各界共同努力的成果。
当然,任何好政策要真正发挥效用,还需跨越执行的“最后一公里”。午休课桌椅国标面临三重障碍: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带来的财政投入差异,可能导致欠发达地区落实滞后;学校空间布局与新型设备适配的实际问题,如老旧教室改造难度大;以及如何避免“好设备”沦为摆设,确保其融入学生日常生活。这需要教育部门细化监督机制,学校强化主体责任,家长参与反馈,形成闭环管理。唯有政策的“标准答案”与基层“暖心实践”上下呼应,才能让“舒心躺”取代“趴桌睡”。
小课桌关乎大健康,小变革蕴含大情怀。从“趴桌”到“躺睡”的转变,不仅是学生午休方式的改进,更是教育理念从“重分数”到“重育人”的深刻体现。让孩子们在更舒适的环境中学习成长,是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也是建设教育强国、健康中国的具体实践。
(瞿雁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