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09-18
10:28
来源
南通日报
近日,多地市民反映骑行共享单车时遭遇自动落锁导致摔伤。记者统计显示,类似事件在全国多地已发生至少41起,涉及多个共享单车平台。本应便利市民的共享单车,却因疑似存在的自动落锁问题成为安全隐患,这不仅关乎个体安危,更成为考验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的重要课题。
作为绿色出行的重要载体,共享单车近年来已深度融入城市交通体系,成为千万市民日常生活的组成部分。其便捷性、环保性得到社会广泛认可,但安全性更是不可逾越的底线。当用户反映骑行中遭遇突然锁车而平台坚称“无记录”时,这种各执一词的僵局暴露出深层次的问题:在技术创新加速推进的同时,安全保障机制是否同步跟进?企业自查自纠能否真正取信于民?
必须清醒认识到,共享单车不是简单的商业产品,而是具有公共属性的服务设施。其安全性能直接关系到公共安全,任何潜在风险都可能放大为系统性隐患。目前企业回应用户投诉时多以“链条故障”解释,这种避重就轻的态度难以消除公众疑虑。技术问题的争议需要技术手段来解决,仅靠企业单方面说法显然不够,这就需要引入更具公信力的第三方权威机构开展独立调查,用科学数据和专业分析还原真相,给公众一个明明白白的交代。
政府部门应当主动担当,及时介入此事。共享单车的管理涉及交通运输、市场监管、城市管理等多个部门,需要建立协同监管机制。一方面督促企业严格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对车辆硬件、软件系统进行全面排查;另一方面应尽快组织技术专家、检测机构对涉事车型进行质量鉴定,查明是否存在设计缺陷或系统漏洞。更重要的是要建立健全共享单车安全标准体系,将动态监控、紧急制动等关键环节纳入强制性规范,从源头上筑牢安全防线。
城市治理现代化要求我们以更前瞻的视角看待新业态发展。共享经济在带给市民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管理挑战。这就要求监管不能停留在事后补救的层面,而应该建立全链条、全覆盖的预防性监管体系。例如建立共享单车安全黑名单制度,对多次发生安全事故的平台采取限业措施;推行车辆安全认证制度,未通过检测的车辆不得投放市场;完善用户投诉快速响应机制,确保纠纷得到公正处理。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安全是城市运行的底线,也是民生保障的根本。共享单车作为城市慢行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安全管理成效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各部门应当以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紧盯这一问题直至水落石出,同时举一反三,加强对新兴出行方式的安全监管,让市民能够安心享受科技创新带来的便利。
共享单车的车轮承载着的是市民的信任和托付,绝不能让它成为安全隐患的载体。唯有政府、企业、社会形成合力,才能让共享单车行稳致远,真正成为城市一道亮丽而安全的风景线。
(李秀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