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09-18
10:29
来源
南通日报
据江苏省文旅、体育等部门数据,截至8月底,“苏超”前十轮60场比赛,现场观赛总人次达149.4万,场均约2.49万人次,有力带动江苏全域多场景消费。“苏超”一票难求,江苏各地打造的“苏超”第二现场成了热气腾腾的消费主场。省商务厅统计,全省已打造出432个集观赛、购物、美食、互动娱乐于一体的消费场景,覆盖重点商业综合体、商场、家电卖场、夜间消费集聚商圈(步行街)等。数字的背后,不仅反映出文体旅消费的强劲复苏,更揭示出“引导市民走出家门”对释放消费潜力的重要意义。
“苏超”赛事主场与“第二现场”的实践之所以成功,关键在于两大创新:一是精准把握了群众对高品质文化娱乐的需求,借助巨型屏幕、互动环节、主题布景等,营造沉浸式氛围,将观赛转化为一种旅游体验和情感记忆。二是充分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利用广场、公园等公共区域,设置临时观赛点,配套完善便民公共服务,推动市民“愿意来、敢消费”。
同时也应看到,当前消费市场整体复苏的基础尚不牢固,部分群众消费意愿不高、消费场景相对单一等问题依然存在。其背后既有各部门政策衔接不足的问题,比如跨领域融合扶持政策存在空白,商圈与文体设施接驳不畅,夜间经济配套保障不足;也有业态融合不够的原因,比如很多商圈仍以零售为主,缺乏情感体验与休闲体育等高附加值服务,跨行业资源整合与场景创新不足。这些问题若不能得到有效解决,消费复苏的可持续性将面临挑战。
有效破解这些难题,要优化供给,打造沉浸式、互动性、个性化消费新场景。比如,可依托“跟着赛事游”“跟着演出游”等模式,推动文体旅深度融合。支持各地结合资源特色打造音乐节、篮球赛、小剧场等多元业态,形成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消费品牌。同时积极引入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等新技术与新业态,拓展无人机表演、城市低空观光等体验型消费,推动消费场景向高端化、数字化升级。
要降低消费门槛,增强政策工具使用效能。比如,针对大学生、青年群体、外地游客等不同对象,推出专项消费券及消费信贷产品,精准刺激餐饮、住宿、购物等服务消费。对商业运营主体创新推出的特色街区、主题市集等“首+”消费场景,可给予贴息补助或授信支持,鼓励其规模化、品牌化发展。
此外,还要营造一流消费“新环境”。借助城市更新,加快推进重点商圈完善配套设施,重点改善交通接驳、停车服务、环境品质等。对新兴业态采取“开放包容审慎”监管,支持重点商圈延长营业时间、开展特色外摆活动。同时,完善消费者权益保障快速响应与纠纷联动处置保障机制,让消费者“敢消费、愿消费、放心消费”。
引导市民“走出门”,不只是短期刺激政策,更应成为城市治理与发展规划的长远方向。只有通过构建多元融合的消费场景、营造安心便利的消费环境、推出精准有效的政策措施,才能真正让“走出门”成为一种常态,让消费真正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中坚力量。
(朱志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