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09-19
15:28
来源
江海晚报
17日上午,立秋后的阳光依旧炽热。 “关爱一线牵”栏目组在暖舍儿童成长中心幸福驿站负责人的陪同下,走进本期主人公高林(化名)的家中。
雪中送炭 撑起脆弱的“家”
这是一个为四口之家遮风挡雨十多年的小屋,虽然家中需要存放的药物、生活用品和学习用具不少,但一切都收拾得井井有条,令人感到宽慰。见到我们前来,高林的“爸爸”高剑军(化名)放下手中的活儿,热情地招呼“进来坐”,转身又从墙角拿出几瓶牛奶递了过来。“上午简单打扫了一下,想着有人要来,不能让人看着不舒服。”他直率地说道。问及高林的母亲,他略显不好意思:“她怕生,出门去了。”
高剑军走进这个家庭,是在2018年,高林3岁的时候。彼时,高林母亲因患有肢体四级、精神三级残疾,常年居家,偶尔跟朋友外出散心。后经人介绍,二人结识。了解到这个家庭的艰难后,高剑军主动伸出援手,尽力照顾这个脆弱的家。
“那时大儿子上初中,我常接送他,周末他会去爷爷家待两天。患有听力四级残疾的小儿子高林一直跟在我身边,小时候免疫力差,经常生病,也都是我带着去医院的。”久而久之,这位“干爸爸”成了孩子们真正的爸爸,也成了这个家不可或缺的支柱。
一周前,各大高校陆续开学,大儿子寒窗苦读终于结出了成功的果实,迈入新的人生阶段。高剑军带着孩子母亲一路陪伴,送他走进大学校门。分别时,高剑军把街道发放的慰问金和自己省吃俭用存下的钱都交给了孩子,助他完成学业。“再穷不能穷教育,只要他肯学,我就尽我所能地供他学。”
命途多舛
家庭再遭“重击”
对待两个孩子,高剑军始终如一。
小儿子高林如今已上小学五年级,学习用品开销不小。“低年级时我还能辅导,现在很多知识我也跟不上了。”思来想去,高剑军攒下几个月的补助,给孩子买了台学习机。现在,只要上面有五年级的免费课程,高剑军就一一订阅,等孩子晚上写完作业再一起看回放。“他看得很认真,成绩也还行,每学期至少能拿个‘进步学生’之类的奖状。”言语间满是父亲的骄傲。
但这份“小幸福”背后,藏着说不尽的艰辛。4年前,高剑军被确诊患有鼻咽癌,此前他一直在服用治疗糖尿病和高血压的药物。漫长的化疗让他体力不支,原本稳定的工作也难以继续,如今只能依靠每月1000多元的病退津贴维持生活。更不幸的是,受鼻咽癌的影响,2023年,他又被确定为听力四级残疾;上个月还因鼻腔出血住院了一周。
“这几年,我不是在住院,就是在去医院的路上。”高剑军无奈地说。而每次住院期间,高林都会把每天的作业拍照发给他,让爸爸放心自己没有落下功课。
看到孩子这么努力,高剑军更想拼一拼,为他创造好一点的学习环境。去年,他四处求职,找到一份学校保安的工作。可才干了三四个月,身体就支撑不住了,头晕、耳鸣频频发生,他只好放弃,决定先养好身体。
爱心接力
为孩子架起成长之桥
多年来无私的付出,不仅源于内心纯粹的善意,也来自众多陌生人的支持与帮助。“真的要感谢政府、感谢社会上的爱心人士,他们像一块块基石,慢慢堆叠,让这个家越来越稳固。”高剑军激动地说道。
近几年,依托暖舍儿童成长中心幸福驿站,高林的课余生活丰富了许多。据了解,该中心由幸福街道转水社区、南通暖舍慈善联合会与鹤涛小学联办,致力于为辖区特殊困难、新就业群体、外来务工等人员子女提供公益晚托看护和个性化课后服务。每天放学后,高林都会由中心工作人员接到这里,吃完晚餐后先写作业,之后在专业老师的带领下参加互动游戏,以及声乐、跆拳道等兴趣课程。
暖舍儿童成长中心幸福驿站负责人车春桦对高林印象很深。她说:“这孩子性格活泼,脑袋也很聪明,而且乐于助人,别的同学有困难他总会积极帮助。”
除此以外,幸福街道残联、崇川区未成年人保护中心也常来慰问,有时送来图书和学习用品,有时邀请孩子免费参加夏令营等活动。
这一份份厚重的爱心,高剑军都记在心里。“我常跟小孩说,大家无私地帮我们,为我们好,将来一定要懂得回报。”如今,他最大的心愿就是看着孩子健康长大,未来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记者杨镇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