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南通文明网>>志愿服务>> >> 正文

2025

09-24

14:56

来源

免费爱心餐藏着不动声色的善意

近日,南通市海门区步行街一家餐馆,因门口一张红底告示被街头巷尾热议。“如果您在海门目前没有收入,暂时遇到了困难,或者是环卫工人,可来店里免费吃饭,吃完直接走,不用客气!”这张充满暖意的告示背后,是小店“00后”老板的坚守与善意。

南通历来是一座向爱向暖、崇善乐善的城市。多年来,无数的凡人善举让“慈善之城”的名片熠熠生辉。在这座城市里,有不少类似的“小温暖”。提供“爱心餐”的商家中,不乏街边排档、苍蝇小馆,小店的老板们也许本身就并不富裕,却能为更困难的人雪中送炭,用一餐热汤热饭,撑起了对暂时陷入窘境人的温情呵护;用最纯粹的善良,延续着城市的烟火气和人情味。小店的力量也许微不足道,但小善举亦有大情怀,点点汇聚,让城市充满温情。

常言道“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而一份份免费的爱心餐告诉我们,只要善意不缺位,“免费的”在情感价值上却是最珍贵的。在一个万物互联的时代,能够对他人的冷暖感同身受,从而真正做到悲欢相通,才是一种更深层次的同情与理解。在人际关系疏离的陌生人社会,珍视善举、不吝善意,也理应成为你我心中最朴素的情感。更动人的是,免费爱心餐的善意正在形成“涟漪效应”,很多顾客看到店内提供免费爱心餐,在消费后会有意多付一份饭钱,并附上一句“加油陌生人”“明天会更好”之类的暖心鼓励。这也告诉更多商家: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善意与生意并不矛盾。

更难能可贵的是,这些“不动声色”的善意,不仅帮助到一些初来南通或是确实生活有困难的人,更叠加了对人性的尊重。“单人套餐”,就像普通的商品命名一样,自然而体面。把爱心餐的发放,包装成“点餐”“上餐”的样子;把“施予与受助”的关系,还原为寻常的“餐饮消费”过程——既有爱有心,帮助了需要帮助的人,又不刻意凸显自己的道德光环,低调奉献,不动声色守护着对方的尊严。笔者不由联想到,以往学生申请补助需填表上报,哪个同学申请了,几乎所有同学都知道其家庭困难,难免让受助者的自尊心受到影响。近年来,很多高校食堂采取大数据自动分析功能,通过每月用餐消费记录,自动识别消费能力不足的学生,将餐补直接打到学生账户,解决的也是“无名化”的问题。

往更深处想,这些刚到南通或者暂时囊中羞涩的人,需要的可能不只是“一顿饭”,还有“一张床”“一度电”。这就亟待政府以及各行业去关注,探讨是否可以为这些确有困难的人提供一些公益性或商业性的短期公寓。此外,还可以探索利用长者饭堂、社区食堂等载体,以专项资金等形式,对这些暂时困难的人群进行阶段补助,提供更多形式的公益救助。进而形成一种社会力量,不仅仅是做小本买卖的个体工商户,政府、品牌企业等多方可以整合资源,做一些常态化、系统性布局,进一步呈现和放大爱心餐的“南通温度”。

一餐一饭皆是烟火,一饮一啄皆是生活。致敬每一份“爱心餐”,致敬每一个普通人的良善,致敬城市里的每一处“小温暖”。当更多人愿意为陌生人多撑一把伞、多留一份体谅,这座城市就会成为真正的“温暖共同体”,而那份藏在“暗号”里的善意,也终将成为照亮社会的微光。

(刘曦)

苏ICP备09007541号-2 中共南通市委宣传部 版权所有
中共南通市委宣传部文明办 主办 投稿专用邮箱:ntwmw@126.com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登、转载的各种图片、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