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南通文明网>>志愿服务>> >> 正文

2025

09-28

10:13

来源

南通日报

行医万里 不辱使命

“我们回来啦!”26日上午10点20分,在上海浦东机场1号航站楼出站口,16名身着鲜明黄色外套、胸前绣有国旗的援外医疗队员向前来接机的人们挥手致意。历时一年,跨越万里,中国(江苏)第20期援圭亚那医疗队顺利回国,南通市卫生健康委和派出单位代表手捧鲜花到站迎接,向凯旋的援外医疗队员致敬。

第20期中国(江苏)援圭亚那医疗队由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南通市第二人民医院等单位的16名队员组成,涵盖普外科、骨科、肾内科、妇产科、儿科、眼科、麻醉科、烧伤整形外科、影像科、病理科等多个专业领域。

“太开心了,一下飞机就能见到‘亲人’,感觉特别温暖!这一年,我们体重轻了,皮肤黑了,头发白了,但我们的心是火热的!”接过鲜花,医疗队队长杜伯祥的脸上洋溢着止不住的笑容。

当天,在上海仁济医院眼科进修的市一院眼科副主任曹鑫也特地赶来接机,她第一时间和同一个科室的同事、援外医疗队的眼科专家黄晓波博士开心拥抱,“我给你带了盲盒手办,让它们陪你回国后继续战斗在医疗一线!”

医疗队中,皮肤黝黑的肝胆外科医生钱益格外显眼,“晒黑了,但黑了显瘦,哈哈。此时此刻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心情特别激动。过去一年,我们把中国医生的技术、善意和友谊传递给了受援国的人民,这段经历将是我一生的财富,也会深刻影响我今后的职业生涯”。

“你们辛苦了!看到你们安全落地,我们也踏实了!你们以精湛医术和无私大爱架起了民心相通的桥梁,为中圭命运共同体建设注入了强劲动能,让友谊之花在这个南美国家绽放出更绚丽的光彩。”前来接机的市疾病预防控制局局长兼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党组成员吴徐明对全体医疗队员圆满完成援外医疗任务表示肯定,他细心叮嘱大伙,“回来后,一定要好好休息,调整好作息,才能更好地回到工作岗位,为南通的医疗卫生事业再立新功!”

自1993年起,中国已连续向圭亚那派遣了20批医疗队,持续为该国提供医疗卫生支持。30多年来,一批又一批援外医疗队员们书写着中圭合作和友谊的华彩篇章。自2024年9月抵圭以来,第20期中国(江苏)援圭亚那医疗队分别在乔治敦公立总医院(GPHC)和林登医院(LHC)开展工作。

一年来,医疗队通过临床技术赋能、人才培养、义诊巡诊等多元化举措,成功推动医疗援助工作从“输血式”向“造血式”转变。援外期间,医疗队累计接诊门诊患者11130人次,完成手术2034台,成功救治危重患者155人次,开展中医诊疗2898人次。

此外,医疗队积极引入100多项各类新技术,开展140余次临床培训,其中荧光腹腔镜技术、用于分娩的电子镇痛泵技术、微创髋臼骨折手术、创伤疤痕修复重建技术等多项技术,成功填补了当地医疗领域的多项空白,切实推动圭亚那医疗卫生水平迈上新台阶,为增进当地民众健康作出了重要贡献。

南通援外医疗事业具有光荣历史和优良传统。自1966年起,先后已有45人次圆满完成了赴桑给巴尔、马耳他、圭亚那等国的援外医疗任务。他们带着先进的医疗技术与前沿理念,以医者仁心架起友谊桥梁,持续擦亮南通援外医疗“金字招牌”。

记者了解到,医疗队员们将在一个月的休假后,全面调整好身心状态,再次回到工作岗位。

(记者 冯启榕)

苏ICP备09007541号-2 中共南通市委宣传部 版权所有
中共南通市委宣传部文明办 主办 投稿专用邮箱:ntwmw@126.com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登、转载的各种图片、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