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南通文明网>>新时代文明实践>> >> 正文

2025

10-10

12:05

来源

南通日报

“小物管”激活基层治理“大文章”

“成立小区物管会后,咱们这儿干净有序了!虽说小区老点儿、旧点儿,但住着心里满是幸福感。”虹桥街道新中社区新建路新村南区的居民陈阿姨说。

新建路新村南区共7幢楼、230户居民,在完成老小区改造后,曾想引入物业实行封闭式管理,但由于规模小体量小,屡屡被物业婉拒。为切实提升居民居住品质,新中社区党委转变思路,在该小区推行物管会模式,聚焦居民核心需求,构建起社区、物管会、居民三方协同共治的新格局,真正实现小区事务共商、服务共抓、矛盾共解。

治理困境:物业难引陷真空,民生难题待破解

“楼下的公共停车位总被乱占,压根没人管。”在过去的小区议事会上,一说起老旧小区的治理痛点,新建路新村南区的居民们很是无奈。

改造后的小区本应迎来崭新的居住环境,可由于难以引入专业物业,管理陷入“真空地带”:外来车辆随意进出,晚归业主常常绕着小区转几圈也找不到车位;建筑垃圾偷倒现象时有发生,小区绿化修剪不及时,原本的小问题渐渐拖成了影响生活的大烦恼。“社区想管却精力有限,居民想参与又没渠道”,这样的僵局不仅让小区居住体验大打折扣,更成了社区治理工作中的“心头之患”。

治理破局:党建引领建框架,物管会搭起共治桥

如何打破“社区包揽一切、居民冷眼观望”的治理僵局?新中社区党委以“中意家 同心建2.0”书记项目为抓手,通过张贴通知、入户宣讲、微信群推送等多种方式,向居民全面宣传成立物管会的意义,积极动员小区内的党员骨干、热心居民组建物管会。很快,7名居民主动报名,小区物管会正式成立。

物管会成员上岗后,第一时间开展了3轮入户调研,逐户倾听居民诉求,最终将停车管理、邻里矛盾调解、公共区域维护等问题,一一梳理成“民生需求清单”,做到“居民想要啥,心里门儿清”。为让物管会运转更规范,社区还协助搭建“议事协商制度”,细化操作流程:不定期召开物管会碰头会,及时解决近期出现的小问题;每季度召开1次社区、物管会、居民代表联席会,共同商议小区重大事项;每半年进行1次财务公示,确保管理全程透明。这套“组合拳”,不仅让小区治理有了“主心骨”,更让居民真切看到了改变的希望。

治理见效:小事落地暖人心,幸福指数节节升

新的治理框架搭建完成后,物管会把居民反映最强烈的停车问题,当作打开工作局面的“突破口”。“外来车随便进,我下班晚一点就没车位,还有人偷偷倒建筑垃圾,看着就闹心!”有居民曾在小区群里这样吐槽。

为解决问题,在社区协调指导下,物管会先对小区各项支出、每户应缴物业费进行详细核算,再多次商讨管理方案,决定启用智能道闸规范车辆进出。物管会主任周勇军带领其他成员分工协作,一面逐户收集居民意见,一面到专业运行公司咨询情况,经过前后半个多月的协商,大大小小十余次会后,最终商议出收费方案。

令他们惊喜的是,居民响应异常踊跃,短短半个月就完成105辆车的收费工作。“现在回家再也不愁没车位了,偷倒建筑垃圾的现象也没了!”小区的变化居民看在眼里,更是从不信任转变为主动支持。

“社区引一引,我们带一带,群众动一动,很多事真的就有解了!”周勇军感慨道。如今,小区发生的大小事务,居民参与积极性明显提高,真正实现了从“被动接受”到“主动治理”的转变。

(王宋楠)

苏ICP备09007541号-2 中共南通市委宣传部 版权所有
中共南通市委宣传部文明办 主办 投稿专用邮箱:ntwmw@126.com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登、转载的各种图片、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