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10-16
14:56
来源
徐向前给学生讲解农业知识。
近日,在江苏柿美人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徐向前的带领下走进公司种植基地,目之所及满是生机:工人正围着卡车卸下刚从广东运来的天堂鸟盆栽;一旁的西瓜棚里,正收获着今年最后一茬;紫苏棚里氤氲着独特的香气,掀开棚膜就能看见叶片上细密的绒毛;远处的千亩水稻连成片,稻穗在风里掀起金浪……
“去年刚接手时,这里最大的问题就是土地板结。”徐向前说,“当时就一个念头,想种好东西,先得养好地。”
最初讨论土壤改良方案时,有人提出换土——从别处买熟土铺在盐碱地上,可一算账,每亩成本要4300元,不仅开销大,这么多熟土也没地方找。后来,徐向前带着团队在地里转了半个月,最后定了个“笨办法”:种黄豆。“黄豆能固氮,成熟后粉碎还田,既能改良土壤,成本还低。”他记得很清楚,去年第一批550亩黄豆种下去时,还有种植户犯嘀咕,怕这钱打了水漂。可等到黄豆长到膝盖高,机器开进地里粉碎还田,再经过几个月的发酵,原本硬邦邦的土真的变松了。今年春天,在这些改良后的地里顺利种上了西瓜,第一批瓜熟时在市场上被一抢而空。现在,基地已经改良了4700多亩土地。“急不得,轻度板结得用有机肥旋耕,土地养熟得有耐心。”
土壤活了,徐向前从种植到产销的“农业账”才算真正铺开。
他把整个种植基地划成一块块片区,跟着订单进行种植,还特意留了一片轮作区,专门种黄豆、小麦、水稻,就是为了让土地“歇口气”,保持活力。基地里那些从外地来的种植户都知道,徐向前有“三个统一”的规矩:统一选种、统一种植、统一管理,而且绝不能用叶面肥、保鲜剂、除草剂,农残必须达标。“刚开始也有人不适应,觉得麻烦,可后来看到渠道多了、好卖了,都主动跟着做。”
在分拣车间,工人们正按照大小、品相给青菜分级,这些青菜要发往上海、杭州的批发市场,还有一部分是京东买菜、盒马鲜生的订单,每天都有好几辆冷链车在基地门口等着装货。“他们把菜种好,我们负责卖好,大家都能赚到钱。”
为了让种植基地的业态更丰富,徐向前还主动让利。今年新引进的天堂鸟种植户,原本在别处租地要3800元一亩,徐向前直接把租金降到3100元一亩,就为了让更多特色作物能在这里扎根。
基地的红火,不仅改变了土地的面貌,更点亮了周边村民的生活。现在基地里有300多户种植户,1700多人在这里就业,大多是周边的拆迁户,从播种、管理到采收,每个环节都能找到活干。徐向前还想着回馈社会,国庆假期,他带着员工把价值30多万元的玉米送到了南通市区的福利院。“这些玉米种子是我们技术公司自己培育的,无公害、口感甜,孩子们爱吃。”徐向前说。
(记者 王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