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南通文明网>>新时代文明实践>> >> 正文

2025

10-16

14:58

来源

南通日报

从“一花独秀”到“百菜争艳”

14日上午,走进启东市南阳镇北清河村,不少农户正在家前屋后采摘晚熟毛豆、黄瓜、豇豆、番茄、茄子。分布于村中心路附近的收购点,6台磅秤称量着农户交售的时鲜秋菜。全村300多亩秋豌豆秧如绿毯铺地,350多亩晚秋白花菜已破土出苗。

“靠着村里6位农民经纪人建立的销售网络,全村400多户留守劳动力,几乎家家都靠产销特色蔬菜增收致富。”村党总支书记潘春美介绍,全村除高标准农田以种植粮食为主,其余2000多亩耕地大都种植本土特色露地蔬菜和“四青作物”(青毛豆、青玉米、青蚕豆、青豌豆),今年前三季度,特色作物销售总收入700多万元,户均纯收入超1.5万元。

虽已入秋,但北清河村的蔬菜产业依旧热气腾腾。承包200多亩菜地的种植大户徐祥,今年以来已累计卖出青毛豆、青玉米、青刀豆及西瓜等共300多吨,净收入20多万元。望着眼前50多亩长势喜人的“甜豌豆”和其他特色蔬菜,他信心满满:“只要没有大的自然灾害,预计年底前还能再增收十几万元。”

北清河村本以“花菜村”闻名,前些年,受制于品种单一、人口老龄化、劳动力紧张等因素,花菜产业一度陷入低迷。困惑中,村党总支“一班人”转变思路,一边借高标准农田建设,集中连片种粮保粮,一边发挥本村能人作用,推动蔬菜产业从“一花独秀”转向“百菜争艳”。由此引领带动粮菜互补、产销衔接、产能提升、效益增加,蔬菜产业重新焕发生机。

每一台磅秤的背后,往往就是一个大市场。全村“混搭”种植的2000多亩四季特色蔬菜和“四青作物”,由本村6个贩销大户包销。退职村干部顾云礼介绍,近年来,该村农户得益于愈加显著的“磅秤”产业链,数百农户每年分批次种植的800多亩传统花菜、500多亩“四青作物”及其他特色作物,均走俏市场、效益可观。其中由贩销大户胡建东一手包销的产品,今年销售量已超1500吨,占比近四成。潘春美笑称:“特色作物愈加吃香,乡亲钱袋更加丰厚。”

(记者 陆薇 通讯员 张成瑜 姜斌)

苏ICP备09007541号-2 中共南通市委宣传部 版权所有
中共南通市委宣传部文明办 主办 投稿专用邮箱:ntwmw@126.com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登、转载的各种图片、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