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10-16
15:02
来源
南通日报
秋日暖阳洒满街巷,曾经斑驳破旧的老楼,在机械的轰鸣中蜕变为设施齐全、绿意盎然的“幸福家园”;雨后初歇的街道上,新铺设的地下管网如同城市强健的“新血管”,稳稳扛过汛期的考验;温馨雅致的适老体验中心里,老人们围坐在一起,兴致勃勃地摆弄着智能手杖、监测雷达等新“装备”。
行走在如皋,目光所及的是一幅幅浸润着民生温度的生动图景。从老旧小区的“宜居梦”,到城市地下的“畅通网”,再到老年人家中的“适老暖”……如皋一系列民生工程,持续擦亮城市幸福底色,这些举措是“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的主动担当,更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生动实践。
“旧楼焕新” 圆了居民宜居梦
“以前坐电梯,心里总像悬着块石头,生怕突然出故障。现在新电梯又稳又安全,可算解决了我的心头大患!”站在如城街道秀水社区江中花园小区4号楼前,82岁的居民凌世勤脸上满是欣慰的笑容。
这座建成19年的老旧小区,13部电梯因“超龄服役”频繁出现关门卡顿、突然停运等故障,228户居民的出行安全成了社区治理的“心头事”。
今年2月,江中花园小区电梯更新改造项目正式开工,在社区统筹协调、物业专业运作、机关政策赋能、业主全程参与的四维架构下,电梯更换工程按序稳步推进,预计今年年底前,所有居民都能坐上安全便捷的新电梯。
“基层治理不是独角戏,而是要让每个角色都找到‘主场感’。”秀水社区党总支书记吴新凤说,当居民从 “旁观者”变成“参与者”,从“被动接受”转为“主动作为”,才能真正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新格局。
不仅是电梯更新改造。墙体重新粉刷,褪去斑驳旧貌;坑洼道路平整一新,告别“晴天扬灰、雨天积水”;绿化景观精雕细琢,新增的绿植与花卉相映成趣。
更让人惊喜的是,过去杂乱的围挡角落,如今变成了小巧精致的口袋公园,太空漫步机、上肢牵引器、腰背按摩器等健身器材一应俱全,让老旧小区焕发出时尚活力。“环境美了,住着舒心,心里也亮堂。”看着眼前焕然一新的家园,居民阮辉笑得合不拢嘴。
以绣花功夫雕琢城市品质,在老旧小区改造中,如皋始终坚持“一小区一方案”,从细微处着眼,将适老化改造、环境整治、设施升级贯穿全程,努力实现小区“换脸”与品质提升的“同频共振”。截至目前,如皋改造老旧小区9.6万平方米,完成44个老旧小区改造,加装电梯累计投入使用35台,让老旧小区居民实现了“住有所居”到“住有宜居”的幸福跨越。
“畅通血脉” 破解城市内涝忧
老旧排水管网更新改造
“现在下雨再也不用‘看海’了,走在路上心里都踏实。”在城区芙蓉路经营杂货店的张先生,道出了许多如皋人的心声。
这份“踏实”的背后,是如皋以党建为引领,打通城市“微循环”、升级地下管网的不懈努力。
地下管网是城市的“里子”,承载着城市运转的生命线与居民生活的基础保障。今年4月起,如皋抢抓国债政策机遇,科学布局、系统谋划,全面启动易涝区域老旧管网更新改造以及片区水系畅通工程,奋力打造韧性城市新标杆。
在惠政路改造现场,一幅忙碌而有序的画面映入眼帘:直径1.4米的管道正被缓缓吊入基坑,新管道铺设正以每半小时3米的速度稳步推进。
“我们要以最小的代价解决群众最关心的排水难、内涝问题。”老旧排水管网改造项目临时党支部书记朱志兵介绍,工程在管网重现期、汇水分区、内通外畅等细节上精雕细琢,通过更新雨水与污水管网、升级排水系统,实现雨污分流收集处理,全面提升城市排水防涝的“代谢能力”。
新管网铺设如火如荼,城市重要主干道的老旧管网更新也同步推进。“以宁海路为例,我们在道路两侧分别铺设直径0.8至1米的雨水管网,增设直径0.4到0.6米的污水管道。”老旧管网改造项目宁海路、海阳路标段现场负责人杨广伟介绍,雨污分流不仅能解决内涝问题,更能同步提升城市水安全与水环境。
为畅通城市“静脉”,如皋已疏通城区雨水管网110公里、改造提升供排水管网38.9公里。“目前第二阶段的工程正加紧推进,整体工程预计11月全部完工。”如皋市城市建设管理中心排水科科长王坚表示,项目竣工后,城市“毛细血管”将重焕生机,带来的不仅是雨天出行的安心,更将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智慧适老” 守护最美夕阳红
养老服务上门
丝滑行驶的电动轮椅,守护老人的出行安全;跌倒感应预警的智能手杖,既能助行、照明,还能报警;桌椅边角都作了钝化处理,以防意外磕伤……走进如皋市适老生活体验中心,扑面而来的是各个精装适老场景,“享老”图景生动可感。
“你看,这根拐杖可以调节高度,拄着它走路时,如果不小心跌倒,它还会响起警报声,让我特别安心。”88岁的刘奶奶手持智能拐杖,热情地向记者介绍。
“展厅内陈列了100多种产品,以智能化设备和辅助器具为主。我们希望通过打造适老化生活体验中心,将适合老年人使用的产品清晰、直观地展示出来,让老人一看就懂、一学就会。”如皋市适老生活体验中心负责人袁祥介绍,中心采用“体验展示+上门服务”相结合的运营模式,已成为周边老人常来的“打卡地”。
在如皋,这些产品和服务会通过“送货上门”的方式进入老人家中。
家住城北街道如意花苑的姚大爷今年已九十岁高龄,听力受损严重。上周,工作人员上门送货并为其调试盒式助听器。现场体验后,姚大爷高兴地竖起大拇指:“民政部门推出的适老化服务,很贴心。价格也合适,我们老年人能够接受。”
今年,如皋全面推进居家适老化改造“焕新”行动,围绕“如厕洗澡安全,智能监测跟进,辅助器具适配”等方面,为当地有需求的老年人家庭进行改造,并为他们购置居家适老产品提供优惠政策。
“较往年来看,我们在服务项目清单和补贴力度上都有提升,服务项目清单从去年的3大类28项跃升至如今的7大类68项。”如皋市民政局养老服务科副科长彭卫兵说。
从智能辅具的“小而美”迭代,到上门服务的“暖而精”落地,再到政策补贴的“实而惠”支持,如皋正在探索的,不仅是从“养老”到“享老”的优化,还有如何融入智慧养老理念绘就一幅“银发幸福图景”。
(陈嘉仪 徐雅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