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南通文明网>>公民道德建设>> >> 正文

2025

10-20

16:03

来源

南通日报

推动廉洁文化融入高校“大思政课”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用廉洁文化滋养身心”。高校担负着立德树人根本使命,担负着净化社会风气、推动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高校廉洁文化建设是新时代建设廉洁文化的一项重要工作,将廉洁文化全覆盖、巧妙融入“大思政课”,是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要举措,也是完成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任务的现实需要。

廉洁文化融入高校“大思政课”的时代价值

有助于筑牢青年学生思想道德根基。高校阶段是青年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并逐渐定型的关键时期。将廉洁文化融入“大思政课”教育教学过程,使其明确廉洁对于社会发展、社会进步和个人成长的重要性,形成以清廉为美的价值认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权力观、利益观,可以从思想根源上抵制和阻断腐败思想的侵蚀,进而帮助他们筑起抵御腐败思想的防火墙,为将来走入社会并保持廉洁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石。

有助于构建高校思政教育创新格局。清廉文化继承并弘扬了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珍贵遗产,是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丰富资源。将廉洁文化融入“大思政课”,一方面,有利于聚合以思政课教师为主体、覆盖各行各业具备丰厚廉洁文化素养的人员,构成教育主体,推动实现全员育人。另一方面,通过“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的有效衔接,使学校课堂与社会课堂紧密联动,使教育内容融入无限的社会生活中,能缩短大学生与廉洁文化的心理距离,拓宽廉洁文化的育人场域,从而实现“大思政课”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的育人效果。

有助于涵养风清气正校园政治生态。高校廉洁文化教育的成效最终会通过毕业生的思想、行为等影响辐射至社会,可以说,其是培育整个社会廉洁风尚的“源头水”。目前高校时有学术不端、师风不正、管理不严等问题暴露,究其根源本质,皆因廉洁文化教育还不够扎实。把廉洁文化纳入“大思政课”建设体系中,使师生及高校各职能部门人员形成自觉,有利于高校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营造风清气正的办学氛围,形成廉洁的校园文化。

廉洁文化融入高校“大思政课”的内在机理

教育属性契合。政治性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第一属性。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和育人导向、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新时代的廉洁文化和新时代的“大思政课”建设都具有强烈的政治属性,都寓教育于潜移默化之中、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和谐美好。廉洁文化包括清正廉洁的思想观念、廉洁奉公的从政理念、廉洁自律的道德操守、崇廉拒腐的社会风尚,其中蕴含的法治精神、伦理规范与价值导向与“大思政课”重点关注“培养什么人、怎么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三个根本问题高度契合。而“大思政课”实现了“思政小课堂”向“社会大课堂”的转变,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的育人格局。

教育内容融合。教育内容是知识传授、思想教育、价值引导的基本载体。新时代廉洁文化融合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的廉洁理念,廉洁教育内容系统主要包括思想、道德、纪法和政治教育等。这与高校开设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思想道德与法治”“形势与政策”等思政课内容高度契合。而“大思政课”建设作为思政课程的拓展深化,需要对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作出科学回应,通过打通第一课堂与第二、第三课堂的空间划分,注重从典型的廉洁事例入手引出结论,把道理讲活、把问题讲透,使学生在现场体悟、实践历练中不断实现廉洁意识的内化与外化。

教育资源聚合。教师的言传身教对学生廉洁行为习惯形成起到决定性作用。从人力资源上看,廉洁文化教育需要校内的思政课教师、专业教师、辅导员、行政管理人员,校外的廉洁场馆、教育基地等相关人员担任兼职导师,聚合多方力量,形成校内校外教育者共同参与、协同育人的廉洁教育人力资源网络,这与“大思政课”教育主体的多元化高度契合。从文化资源上看,“大思政课”注重挖掘和运用丰富的文化资源,而廉洁文化本身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将这些文化资源有机整合融入“大思政课”,既能让学生在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廉洁智慧,在革命文化中传承廉洁基因,又能在先进文化中明确廉洁价值取向,使廉洁文化教育具有强大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廉洁文化融入高校“大思政课”的实践路径

构建“大格局”,夯实融入基础。坚持系统思维,从“碎片化嵌入”到“系统性融合”。通过强化制度保障,建立党委统一领导、各部门齐抓共管、各尽其责的统筹协调机制,将廉洁文化建设融入党建、教学、科研、管理、服务全过程,使之与党风廉政建设、教育教学建设、师德师风建设和校风学风建设一体化协同推进。完善制度评价体系,将廉洁教育成效纳入教师教学考核、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建立“过程性评价+发展性评价”相结合的机制,通过课堂教学、校园文化、网络空间、社会实践等多元场域的协同发力,构建“理论浸润+实践养成+文化熏陶”的协同育人体系。

打造“大课堂”,丰富融入载体。坚持全过程浸润,从“理论灌输”到“实践赋能”。将廉洁文化融入高校“大思政课”,不是简单的内容导入,而是将廉洁文化的价值内核与思政教育的目标任务深度耦合,推动高校思政教育从“知识传授”向“价值塑造”升级。充分运用各种廉洁资源,结合学校学科专业特点,实现教学上的系统改革、资源上的多方利用,将课内课外、线上线下、校内校外有机融合,将廉洁文化建设与新生教育、日常教育、社会实践、毕业教育、校庆活动等紧密结合,引导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走入生活,着力打造形式多样、充分延展的大载体、大平台。

凝聚“大合力”,拓展融入场域。坚持全员育人理念,从“单兵突进”到“全员联动”。形成家校社协同联动,将校园廉洁教育与家庭美德、学术规范、公共道德规范等教育相结合,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廉洁教育网络。在高校里,廉洁教育不仅是思政课教师的任务,更是全体教育者的共同责任,其中所展现出的领导干部廉洁从政、教师廉洁从教、管理人员廉洁履职,本身就是最生动的“活教材”。在家庭中,良好的家风家训有利于廉洁品质的形成与发展。在社会中,推动校地联动,通过与廉洁教育基地、廉洁主题展馆共建“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合力打造多元协调的廉洁育人协同机制,提升高校廉洁文化融入“大思政课”的影响力和渗透力。

(张杨乐)

苏ICP备09007541号-2 中共南通市委宣传部 版权所有
中共南通市委宣传部文明办 主办 投稿专用邮箱:ntwmw@126.com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登、转载的各种图片、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