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南通文明网>>志愿服务>> >> 正文

2025

10-20

16:34

来源

江海晚报

微光汇聚成炬,照亮“苏超”赛场

19日晚,南通主场迎战无锡的淘汰赛牵动着无数球迷的心。而在聚光灯之外,有一群默默奉献的身影,他们以最真诚的笑容和最质朴的行动,编织起赛事最坚实的保障网。他们是来自江苏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南通理工学院、南通公交集团等多个部门单位的志愿者,更是绿茵场上的“无名英雄”。

南通雷锋车队志愿者在火车站为“苏超”球迷免费接驳。 记者许丛军

3万多份赛事包提前就绪

湿纸巾、消费券、助威棒……18日早上,南通体育会展中心体育场一楼办公区域内,江苏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大二学生李智涵正忙着组装观赛包。她神态专注、手脚麻利,不一会儿,完工的赛事包便被码得整整齐齐。“虽然看起来简单,但每一份物料都凝聚着对球迷的心意,必须万分认真,一点都不能出错。”她认真地说。

当天,236名来自江苏航院和南通理工学院的志愿者埋首物料中,专注于赛事包的组装工作。拆封、分类、装入、核对、封口……一系列动作循环往复,看似简单,却需要极大的耐心与细心。不一会儿,他们手指因重复劳动而略显酸胀,腰背因久坐而有些僵硬,但没有人抱怨,更没有人退缩。“一想到明天球迷拿到赛事包时满意的表情,就觉得这一切都是值得的。”志愿者们一边清点物品,一边微笑着告诉记者。

为了确保每个赛事包准确无误,这些志愿者们从早上8点多开工,一直干到下午4点才结束。他们争分夺秒,只为能在比赛前将这份满载心意的“礼物”送到球迷手中。

“‘苏超’每场赛事都凝聚着志愿者的心血与汗水。”共青团南通市委社联部部长朱悦涵介绍说,本场比赛招募的236名志愿者涵盖赛事包组装、分发,后勤组,物料组,饮水点,安保检录等多个岗位。18日,已有74名志愿者“提前上岗”,全力做好赛事包组装及后勤服务等工作;19日比赛当天,除赛事包发放外,他们还活跃在球童管理、饮水提供、预检咨询、闸机核销等多个岗位,全流程参与赛事筹备与服务工作。来自南通大学、南通卫生健康职业学院和南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近200名学生志愿者还为广大球迷带来了精心准备的歌舞节目。

江苏航院大一学生满承坤是本场赛事后勤组的一员,主要负责桌椅搬运和各种器具的拆箱和组装。对于第一次参加志愿服务的他来说,能参与其中感到很幸运。“志愿服务虽然琐碎忙碌,但我感到无比充实快乐,真切感受到付出与奉献带来的满足感。”他擦了擦额头的汗水说,“我们虽然在幕后,但和赛场同频共振,用自己的方式为赛事贡献一份力量。”

正是志愿者们的无私付出与默默坚守,为赛事的顺利进行筑牢了坚实后盾。他们或许没有站在聚光灯下万众瞩目,但每一个精准组装的赛事包、每一次热情周到的服务引导、每一场精彩纷呈的歌舞表演,都成为赛事中不可或缺的温暖注脚。

赛场上的热情款待

安保检录口是场馆的“第一道防线”,也是最考验耐心的岗位。每检查一名观众,安保工作人员都会轻声提醒:“请您打开随身包,谢谢配合。”

“您好,这里有免费饮用水可以提供……”江苏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学生付阳和苏瑞鑫热情地引导着球迷,亲手递上提前准备好的饮用水。付阳是山东临沂人,苏瑞鑫是连云港人,他们主动报名参加了本场赛事的志愿服务。昨天下午两点多,他俩就赶到赛场提前做好相关准备工作。付阳自豪地说:“同学们报名可踊跃了,都想为‘苏超’南通赛场贡献力量。我和小苏被选上了,感觉太荣幸了。”

“您好,请刷脸验证。”“饮水点请直走右转。”“请注意脚下安全……”在赛场上,这些简单的话语,检录口、饮水点、场地引导的工作人员和志愿者一天可能要重复成百上千遍。面对川流不息的球迷,他们始终保持微笑、耐心解答。嗓子沙哑了,喝口水继续;站得腿麻了,悄悄活动一下脚踝。他们深知,自己代表的是赛事的形象,更是南通这座城市的风采。每一次耐心地指引、每一次温暖的微笑、每一次及时的帮助,都在绿茵场上汇聚成温暖的能量,营造着热情和谐的氛围。

贴心服务远不止于赛场之内。考虑到赛事期间周边停车资源紧张,公安部门启用了17个停车场。公交集团承担起接驳重任,共设置了7条免费接驳专线,投入175台运力,并配备应急车辆,65名公交志愿者穿梭其间,提供现场服务,确保球迷“最后一公里”的顺畅出行。

在接驳点,志愿者们引导人流、解答疑问、协助上下车,用一声声“您好,请往这边走”“请注意安全”的温馨提醒,将便捷与温暖延伸到城市的角落。

绵绵小雨中,在狼山游客集散中心停车场,无锡等地球迷陆陆续续来到接驳点。接驳班车每5至10分钟发车一辆,如果观众人数众多,则坐满即发。

“下午两点,我对车辆进行了检查。”公交集团司机薛小俊已经开车20多年,这是第三次参加“苏超”的接驳工作。他一直关注着“苏超”南通队的赛事,但因有接驳任务,只能在比赛开始后看一会儿,在比赛结束前20分钟就位。他笑着说:“虽然没有看完全场,但是我能从工作中感受到‘苏超’的热度,也为南通感到自豪。”

昨天下午,公交集团巴士公司经理顾建新和同事们一起为球赛观众乘坐接驳班车进行指引。和前几场“苏超”的接驳工作相比,当天人数明显增多。他表示:“公交集团今天仅在狼山游客集散中心停车场就安排了8辆接驳车,并且选择有经验、休息好的驾驶员,确保万无一失。”

在军山北停车场,公交司机杨建成在车内等待乘客的间隙接受了采访。他笑着说:“接驳工作不仅仅是将乘客送到目的地,还要关注他们有没有遗落随身物品。如果临近开赛,哪怕只有一名乘客,我们也将立刻发车,将乘客送到赛场。”

无锡球迷杨利丰和好友徐峰结伴开车来通观赛,并将车停在了狼山游客集散中心停车场。徐峰说:“我2008年从南通理工学院前身南通紫琅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这么多年来,南通的变化令人惊叹。”

从核心区域的赛事服务,到城市交通的接驳保障,贴心服务的网络覆盖了赛事的方方面面,更将南通的活力与温暖输送到每一个需要的角落。

星光下的最后坚守

夜幕降临,当终场哨声响起,南通队战胜无锡队晋级时,全场球迷欢呼着挥舞助威棒,志愿者们却悄悄退到角落——他们的“下半场”才刚刚开始。有的拎着垃圾袋穿梭在看台,弯腰捡起散落的纸巾和零食袋;有的帮工作人员将赛事剩余物料搬回仓库;还有的已早早站在出口处,指引球迷前往接驳车停靠点:“您赶紧去停车场,坐接驳线最快,车刚到!”

当最后一名志愿者走出场馆时,天边已缀满星光。公交集团的接驳车还在陆续送球迷离开,附近10多个停车场的灯光依旧明亮——这些配套保障与志愿者的服务交织在一起,织就了赛场外最暖的“网”。

“大家慢点,不要着急……”晚上9:40,南通公交公司22路班组长李剑培正耐心地引导球迷上车、提醒注意脚下。等他送完最后一班球迷抵达地铁接驳点,已过了十点半。他腼腆地说:“虽然我不能进去看比赛,但看到球迷们满意的笑容,心里感觉特别高兴。”

“脚有点酸了,但看到大家笑着离开,就忘了累。”志愿者苏瑞鑫忍不住揉了揉酸疼的脚踝,终于得空举着手机自拍了一张照片,证明自己“来过”。

自“苏超”开赛以来,这样的场景已在南通主场重复了数次。南通大学、南通职大、南通科院等几所高校就有1471人次参加志愿者服务。他们中有人连续服务了数场比赛,有人为了熟悉路线提前踩点,有人把“再坚持一会儿”当成口头禅——这些细碎又动人的坚持,让志愿者们不仅是赛场上的风景,更成为南通这座城市的温暖符号。

月光下,志愿者们的身影渐渐远去,但那些重复的问候、挺拔的站姿、深夜的坚守,早已刻进这场比赛的记忆里。他们用不厌其烦的问候驱散球迷的陌生,更用坚守到底的行动传递了南通的城市温暖。正如球迷王海所说:“进球让人激动,而志愿者的笑容让这场比赛更加美好。”

无锡球迷张俊说:“我没有来过南通,对赛场周边交通很陌生。在交警的指引下,我在附近停车场刚停好车,就看到接驳车在一旁等候。这种顺畅的体验让我对南通的印象很好,下次一定要好好逛逛。”

微光虽小,汇聚成炬,足以照亮一片天空;热情如火,燃烧奉献,竭力款待天下宾朋。我们期待下次决赛再见!

(记者张烨 沈樑 高阳)

苏ICP备09007541号-2 中共南通市委宣传部 版权所有
中共南通市委宣传部文明办 主办 投稿专用邮箱:ntwmw@126.com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登、转载的各种图片、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